Skip to content
Return to China Partnership 愛華聯盟
Making Returnees Disciplers 育海歸為師傅
Return to China Partnership 愛華聯盟
  • 首頁
  • 本會資訊
    • 最新消息
    • 年報
    • 通訊
    • 牧者分享
      • 夏沛牧師分享
  • 事工
    • 海歸靈命成長
      • 光與鹽 – 人物介紹
      • 海歸心聲
    • 事工活動
      • 牧養門徒
        • 事奉人員退修會
      • 其他活動
    • 其他海歸活動
      • 參考資料
  • 祈禱
    • 代禱事項
  • 認識我們
  • 支持愛華聯盟
Search:
  • 首頁
  • 本會資訊
    • 最新消息
    • 年報
    • 通訊
    • 牧者分享
      • 夏沛牧師分享
  • 事工
    • 海歸靈命成長
      • 光與鹽 – 人物介紹
      • 海歸心聲
    • 事工活動
      • 牧養門徒
        • 事奉人員退修會
      • 其他活動
    • 其他海歸活動
      • 參考資料
  • 祈禱
    • 代禱事項
  • 認識我們
  • 支持愛華聯盟

認識我們

確保中國基督徒有活潑的屬靈生命及以其基督精神影響中國社會, 實屬[海歸事工] 两大相輔相成策略主柱
戴繼宗牧師
海歸事工是近年來上帝在祂國度中興起的一個具有關鍵性的宣教策略;特別在華人世界。今天超過七十萬的中國留學生與學者分佈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及亞洲。其中在留學期間信靠耶穌的數目也不少。當中畢業後返回中國的基督徒通常在公共機關或私人企業界擔任重要職位、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是中國福音化的重要生力軍。 但許多數據顯示,海歸的基督徒基於多方面的因素,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逐漸冷淡,甚至放棄信仰,導致無法活出基督、為耶穌作榮耀的見證,引領他人歸信耶穌、擴展上帝的國度。 「愛華聯盟」「Return To China Partnership」(RTCP)的成立不單是「應時」,更是「及時」;這平臺將提供海外從事海歸事工之教會與機構彼此間的合作,同心探討海歸信徒的具體核心問題,擬定海歸事工的實踐策略,整合多元化的事工聯結,為海歸事工奠定更加穩固基礎和行動方案,讓中國福音化成為這世紀將實現的宣教夢!
陳世欽牧師
最近5年來,留學潮和海歸潮同時湧現。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估計:未來5年內,中國回國人數將大於出國人數。 顯然,當今在海外的留學生,是上帝帶到我們眼前的宣教禾場,當他們的生命被福音翻轉後,將來回到國內,肯定是未來教會和社會的中流砥柱。 RTCP的使命,就是連結留學生和海歸,讓海外國內校園事工的耕耘開花結果。但願海內外眾教會與這樣的機構搭配合作,傳承引介,成為相輔相成的正能量。
蘇文峰牧師
RTCP透過各種管道積極服侍,關懷和聯繫海外回歸的留學生,為神國裝備精兵,以生命影響生命,為福音遍傳而盡心竭力。
黄朱倫牧師
裝備海歸,讓他們在回國後能更好地做基督的僕人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許多教會和機構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並開始積極投入海歸事工當中。海歸事工幫助越來越多海歸融入到當地教會,並在國內和國外積極地參與彰顯和傳揚基督福音的工作,這個事工的永恆意義不可估量。想到RTCP在支持這些事工上能發揮的作用,這真是令人無比振奮。
Henry ET 牧師
滿口喜笑滿舌歡呼 跨代海歸 - 上世紀70年代以前, 留美、歐的華人學生至少一半留下來工作,成家, 終老, 他們的下一 、二代也完全融入當地社會。這批不諳中文的下一、二代,隨著就業機會, 卻又願意甚至響往到中國或港台去發展, 可說是跨代海歸。 中國崛起 - 另一方面, 中國崛起、又促使正在留學及或工作的80後、90後華人基督徒考慮回國。放眼未來, 大部份學生和學人、商人(包括未信主的)一定會回家、回國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回歸不止是找一份工作、一所住宅、子女入學這麼簡單。 文化、價值觀、生活習慣、別人的眼光、父母鄉親那份既濃厚又滿有張力且帶著超量期盼的親情… ,再加上回國後要適應國內教會的種種文化, 都要好好的去學習。 回歸的文化震盪 - 既然宣教士上工場前須要跨文化訓練, 回歸家國的留學生、業者或商人更須要訓練, 因為[回歸的文化震盪]常是難以識別、常被否定的計時炸彈, 未雨籌謀尤勝於亡羊補牢。我們期待更多有負擔有經驗的牧長和專業人士集思廣益, 藉著收集資料、編寫教材、巡迴教導、網上咨詢、營會講座等等不同訓練, 讓海外華人, 無論是否即將回國, 都成為一個裝備充實的[海歸]、成為 『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一群 (詩126)。
龍維耐醫生
中國每年有幾十萬學生到海外留學,當中在海外信主的人不少。然而,當他們回國以後,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仍然有繼續敬拜、查經的習慣,逾百分之八十都流失了﹗ 這個缺口一天仍存在,我們在海外對留學生的福音工作便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虧一簣。填補這缺口是海內外教會的當急之務,這就是我願意支持海歸事工成立的主因﹗
蘇穎智牧師
歷代以來,神創造吾輩中國人多越海沙,祂更引領國人足跡全球,據一項調查發現:至二零一一年止,留學的中國同胞超越224萬,總回國的海歸人數近82萬,佔36%;單以2011年計算,留學生人數近18.2萬,近六年來,海歸的人數每年遞增36%。 放洋升學帶來知識,生活、信仰的開放,在主願意萬人得救的前提下,留學生喜聞基督的福音,信主的比例約為10%,最可惜乃是海歸基督徒在信仰上的流失率竟高達75%! 這些高等知識份子既蒙國家賞識,批准出國;榮獲碩士、博士甚或更高之資歷才衣錦榮歸,最能在政治、科技、商界大展鴻圖,影響國家社會深遠,倘信仰深化,當對家、國貢獻更大,蒙 神保守並使用的基督徒海歸人士,遠如孫中山先生,近如蔡元雲醫生等,他們的見證對國家、民族、教會皆具深遠的影響! 以弗所書四章11-12節云:「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其中「成全聖徒」的原文具「補縫破網」,防魚走失之意!筆者自七十年代從北美回港以來,目睹許多海歸同學的流失,曾聯同主內肢體,為海歸人士組成查經、祈禱、適應小組,號召過來人(較早回歸的基督徒)協助海歸人士適應香港或國內的社會,投入當地信徒的團契,彼此守望及見證,嚴防流失,這確是刻不容緩、值得投放資源的屬靈要務啊!
陳黔開牧师
海歸事工的重要 2013《中國海歸發展報告》指出,海歸群體積極投身高科技創業、關心公民社會建設、環境保護,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態格局。海歸對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極為重要而且顯著! 2017年5月14日,習主席在高峰論壇開幕儀式提到, 「一帶一路」是國家經濟建設的決策,中國基督徒應該趁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將福音傳遍全世界,完成主耶穌的大使命. 在海歸群體中,一般來說, 約有10%的基督徒。今天, 海歸基督徒應能成為中國社會光與鹽的中堅力量, 更直接對中國社會發揮正面影響。但是,海歸基督徒的流失率高達75%至80%. 因此,愛華聯盟以促進合作為目的,堵住巨大破口。故此,我們當務之急是能有效的幫助海外信徒紮根信仰,在歸國後可以獲得靈命加油站提供的服務,在信仰上能繼續成長。使海歸基督徒給中國教會、社會、國家帶來長遠的祝福。成為將福音傳遍全球的生力軍。 福音傳入中國,也要傳出中國。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基督徒應該深思熟慮地使用包含商務宣教的方法配合國策在「一帶一路」上努力奔跑,完成大使命。
梁斐生博士
Bridges International(國際橋梁)感謝RTCP的事工,因爲我們考慮到大量的中國留學生需要受到歸國前的預備。由于中國留學生人數持續居高,很多海歸的生命因著耶穌基督的福音而改變。但是其中流失的不少。我們正在共同努力,爲海歸們回到自己的家園可能面對生活和事工的挑戰做準備。國際橋梁(BI)機構希望每個中國留學生都能爲基督而活。我們很榮幸能够在2020年海歸峰會上與RTCP共同合作努力。若沒有適當的預備和關懷,這些信徒將會面臨在自己的祖國爲耶穌而活的嚴峻挑戰。RTCP旨在幫助這些信徒做好準備,幷將他們與中國的基督徒網絡聯繫起來。我們很榮幸能與他們成爲合作夥伴,進行這項戰略性的工作! 「放之四海而皆準,推之百世而不悖」
Trae Vacek先生(國際橋樑美國執行主任)
Previous
Next
聯絡我們
  • 地址:
    九龍長沙灣永明街3號泰昌工業大厦8樓A室
  • 電郵地址:
    info@rtcp.org.hk
  • 電話:
    +852 3106 7366
訂閱電子通訊
使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註冊以接收新聞和更新。

Submit

Return to China Partnership 愛華聯盟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 2023 Return to China Partnership 愛華聯盟 All Rights Reserved.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