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多年裏我參與海歸事工,每次和有份這個事工的機構、教會還是個人談起海歸,八九不離十都會提到「如何把海歸介紹回國」。這個問題是所有國外的信徒都關切的一件事。

 

 

在香港有人要去美國,或是從美國來香港,如果他想找一間教會,你只要把那間教會的名稱、地址和電話告訴他就成了。這位搬家的朋友,找出時間就能夠聯絡上那間教會,去那裏聚會。當然最好是介紹一位經常在那間教會聚會的信徒給他,帶他參加教會活動,讓他有點親切感。

 

 

可是要把國外的信徒介紹到國內教會,情況就有些不同。因為國內有公開教會和和家庭教會,或者叫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三自教會是以「自治、自養、自傳」為標準,斷絕與海外教會的一切聯繫的國家認可教會、許多家庭教會並沒有得到國家的認可、因此家庭教會比較注重與會者的背景,不像三自教會歡迎任何人參加。這種情況導致回國的信徒,不容易參加家庭教會的聚會。除非有熟人 親自引薦,否則欲入無門,無法進入家庭教會參加聚會。

 

 

介紹海歸信徒回國,去參加教會絕對不像國外那麼容易。成功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大部分的介紹方式,都是口傳的方式;這種方式比較安全,也比較靠得住,可是無法涵蓋所有中國地區,更無法提供廣大海歸眾的需要。不過這是最普遍的介紹方法。

 

 

其次的介紹方式是填表式,這種表格有人設計,把這個機構認為重要的資料列成表格、填完的表格就是這個人的介紹資料,當地負責介紹的人,就借這個資料來聯絡歸國的信徒,引薦他去某處聚會。 填妥的表格通常使用電郵轉寄給當地的介紹者。但是表格的複雜程度,自然決定使用者的多寡; 複雜的表格少人用,但是簡單的表格可能缺少所需的明確資料。

 

 

有些機構設計了電腦程式,幫助轉介。這是在表格方式之上的系統,電腦程式決定一些複雜的篩選,減少介紹者的麻烦。可是這種安排還沒有被廣泛接受,而且它們的可靠性仍然有待考驗。

 

 

愛華聯盟過去聯合幾個機構,召開了幾次研討會,並且完成了一個「海歸事工的轉介安排」報告。 那是對於現有的轉接安排作了一個全面性的調查之後所寫的報告。我們希望在2018年底召開海歸高峯會議時,有一個小型研討會,專門討論介紹這些安排,並且集思廣益,探討如何能讓多人使用不同的轉介安排,比較它們的優劣。

 

 

根據我們的估計,未來幾年海歸人數都會多過出國人數,每年至少有六、七十萬人,當中十分之一的海歸可能接受了主耶稣,亦即 是六、七萬的海歸信徒需要轉介。若沒有幾個有效的介紹系統,實在難以應付龐大海歸 轉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