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安字介臣出生在廣東省靠近澳門的一個唐氏家族的村莊,他的家人都是基督徒。唐國安作爲中國留美教育使團的第二批留學生,于1873年被送到美國。在美國留學的8年時間裏,唐國安在學術、社交和靈性方面有了全面的發展。然而,一年後,他在耶魯的美好前程就被迫中斷,因爲清政府决定撤回中國教育使團,勒令所有學生迅速回!…
1909年2月,唐國安作爲中方代表和發言人,在上海召開的「萬國禁烟大會」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和簽署國的資格參加國際會議。這次會議對中國的未來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國安用標準的英語,詳細報告了清政府在禁止鴉片的銷售和使用方面所做的努力,讓與會的各國代表感到壓力,認爲在他們所控制的通商口岸中,確實也需要實施這樣的禁烟措施。在這份報告中,唐國安突出强調了鴉片給中國經濟、社會和道德所造成的嚴重傷害和沉重負擔。…唐國安清楚、全面地說明瞭聯合禁止鴉片的重要性。
他的講話被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他的觀點在歐洲(尤其是英國)獲得了公衆普遍的支持。這也使得英國政府能够趁機采取實質性的行動,限制鴉片貿易,兌現曾經許下的諾言。 唐國安的演講在20世紀初,打響了中國禁烟運動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告徹底禁除「鴉片咒詛」的决心。中國政府采取强大的行動幷在1906至1909年期間進行外交努力,從而形成了一場禁烟運動。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唐國安奔波忙碌于禁烟運動和建立一所大學這兩項重要的工作。他參與建立了清華國立高中學堂,作爲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1909年學堂開學,招收了468 位學生。8月,唐國安成爲學堂的校長助理,承擔主要的管理責任。1912年,唐國安回到北京,决定不參與新政府的工作,準備重新運作這所學堂,幷改名爲清華學校。1912年5月,清華學校重新恢復教學活動。
選錄自「光與鹽」笫1卷 團結出版社 2014.10